• 1

【学习材料】“知情意行”践行建党精神

2022/8/10 14:09:43 | 文章来源:新华日报  | 【大 小】 【打印】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这一概念,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发展于党的百年历程,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强党、立国强国的精神源泉,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更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担当作为的真实写照。

   “知情意”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行”是心理学研究个体心理的媒介,“知情意行”构成了心理学诠释问题的四个独特维度。精神指的是人的意识、情感、意志活动的特征和一般心理状态。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包含“知情意行”四个向度。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应遵循“知情意行”的逻辑脉络,强化“认知”的明理基础、重视“情感”的价值体验、增强“意志”的品质凝练、培育“行为”的主动自觉,以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

   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根本点,强化“知”的明理基础,在认知上坚定理想信念。认知是个体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只有认识正确,才有行动的高度自觉。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就是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同时,党员干部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四个特性的认同,即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在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

   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立足点,重视“情”的价值体验,在情感上促进爱党爱民。情感是个体对社会思想和行为进行价值判断引起的内心体验。“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对党忠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忠诚观,不负人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是要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对建党精神的价值认同,从情感上涵养对党忠诚的深厚情感,坚守不负人民的初心使命。必须始终坚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聚焦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不断创造美好生活,书写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为支撑点,增强“意”的品质凝练,在意志上锤炼风骨品质。意志是个体自觉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是要不断锤炼党员干部不畏牺牲的政治风骨,塑造勇于斗争的政治品质。一是不断锤炼党员干部的政治气节、政治风骨;二是加强理论修养。党员干部要在理论修养的强化中,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三是塑造勇于斗争的政治品质。党员干部要敢于跳出“舒适区”、勇蹚“深水区”、敢闯“无人区”,攻坚克难、绝不屈服。要在斗争中学会斗争,在斗争中成长提高,增强见微知著的能力,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四是善于斗争。在深刻理解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基础上,加强科学谋划,增强斗争本领。

   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落脚点,增强“行”的使命担当,在行为上培养实干自觉。行为是“知、情、意”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思想水平、精神境界的主要标志。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是要将党员干部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知、情感、意志转化为日常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始终以百姓之心为心,践行“三视三问”群众工作法。也就是问需于民,视群众为亲人;问计于民,视群众为老师;问效于民,视群众为裁判。在问需于民中知冷暖,问计于民中知虚实,问效于民中知真伪。具体而言,一是问需于民,调查摸底。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多开展调查研究,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找准群众“急难愁盼”的痛点、难点、需求点;二是问计于民,有效落实。党员干部要将问计于民视为一种工作方法和工作责任,要躬身问计,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注重问题解决、工作落实;三是问效于民,完善举措。政府部门要畅通群众监督评价渠道,完善意见处理机制,听民声、汇民智,增强为民执政实效。充分调动群众广泛参与政府公共服务的评价,才能使公共政策切实反映民意、保障民众切身利益。

(作者:高军 颜艳燕 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