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但它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巨大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历史充分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完全正确的。当前,中国共产党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显著特征决定的。一是由其实践性特征决定的。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的现实根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其为推动当代中国实践变革而生,又在与实践的结合中得以丰富和发展。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这就要求坚持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二是由其时代性特征决定的。时代是思想之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论产物,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回应时代现实问题、引领时代未来走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的解决是理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这要求必须结合时代承载的现实问题进行理论思考和理论创新。三是由其人民性特征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人民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显著特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证明,处在实践一线的人民群众把握时代脉动最真切、感知实践呼唤最敏锐,因此这就要求及时了解民意、综合民意、回应民意,为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提供丰富而鲜活的养料。四是由其世界性特征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本质上具有世界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有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中国责任和担当,也有为世界谋大同、为人类和平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世界追求和情怀。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发生深刻复杂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勇立世界潮头,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彰显更加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国人民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以马克思主义作为重要思想武器并在与实践的结合中加以发展、指导实践,说到底在于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思想基础。其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深刻揭示,至今仍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中国共产党持续前行的重要精神指南。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仍然需要熟练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并以之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坚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更好地认识国情、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自觉推进各项工作,从而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它并没有结束真理、穷尽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中国共产党正是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进程中,不断回答和解决不同时代面临的重大课题,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落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问题导向,坚守人民立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不应当割断历史,要学习中国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这对于中国革命是有重要帮助的。立足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命题。实际上,纵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重要成果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特点,很多内容因为这种结合而变得新鲜活泼、贴近生活,具有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新征程上,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优秀传统文化,按照“四个讲清楚”的要求,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与马克思主义相契合的内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深深扎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之中,从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作者:朱庆葆 江南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