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过去这些年,“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无论是在器物层面还是在理念层面都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具有国际公共产品的特性。新时代新征程,以惠民生、高标准和可持续为目标的高质量发展将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必然方向。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统筹谋划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一是深化政策沟通。政策沟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行动先导与重要保障。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充分沟通协调,形成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广泛国际合作共识。二是加强设施联通。基础设施是互联互通的基石,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已基本形成,一大批互利共赢项目成功落地,互通互联水平不断提升。三是提升贸易畅通。贸易畅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着力点,是推动各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全球贸易增速总体放慢的背景下,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稳步提升,经贸投资合作不断拓展,贸易方式不断创新,贸易畅通迈上新台阶。四是扩大资金融通。资金融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我国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金融合作,推动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支持和服务。五是促进民心相通。民心相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根基和关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是民心相通的具体体现。除了自身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一带一路”建设亦对现行全球治理体系构成了补充和完善。
总的来看,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其一,“一带一路”建设以“丝路精神”为指导,以共同发展为目标,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提供了机遇。其二,“一带一路”共建国中多数属于发展中国家,解决其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瓶颈是实现共同发展的必要条件。互联互通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起飞、参与国际分工奠定了基础。其三,多元化合作机制既为不同类型共建国家开展合作提供了便利,也为“一带一路”与现行全球治理体系的对接创造了条件。其四,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一带一路”为解决全球治理赤字开辟了新路径。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激烈竞争前所未有,气候变化、疫情防控等全球性问题对人类社会影响深远。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但仍面临重要机遇。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抓住战略机遇,坚定不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为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一,以构建健康丝绸之路、推动“小而美”项目建设实现惠民生目标。“一带一路”建设第一阶段的重点是以基础设施为主的互联互通项目。这类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的特征。中国推出了健康丝绸之路以及“小而美”项目,这将给普通民众带来直接的收益。未来还要不断深化经济走廊建设,为促进区域发展、提升民生福祉作出更多贡献。
第二,以构建绿色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实现高标准目标。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和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展现大国责任担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力实践,体现了高标准要求,契合了世界经济发展的绿色化和数字化趋势。
第三,以“硬联通”与“软联通”相结合实现可持续目标。可持续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实现可持续目标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规则与机制化建设是重点内容,要根据合作的需要制定规则、推动机制化建设。面向未来,既要加强基础设施“硬联通”,还要强化制度规则“软联通”,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