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

2023/9/22 16:05:07 | 文章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 【大 小】 【打印】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朋友圈不断壮大,经贸合作硕果累累,打造了一个个“国家地标”“民生工程”“合作丰碑”。如今,共建“一带一路”已经站在新的起点,正在开启新的征程。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一带一路”,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一带一路”倡议进入发展新阶段

  “一带一路”倡议积极依靠多层次的双边、多边合作机制以及各种区域合作平台,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范志勇在《北京日报》撰文指出,一方面,“一带一路”已成为国际合作平台和国际社会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比各官方协议和软硬件投资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人民实现民心相通,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奋斗的愿景。在许多“一带一路”项目中,通过双边和多边合作,中国帮助许多国家完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并且参与到这些基础设施的运营管理中,培养了大量的熟练工人和管理人才,为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正在改变中国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国产品的高品质与低价格正在逐步获得各国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不仅日常消费品进入人们的生活,科技进步使得中国生产的耐用消费品也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起质高价优的良好口碑。消费中国产品甚至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成为时尚的潮流。

深入总结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重要经验与启示

  十年来,参与其中的国家和国际组织越来越认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越来越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在《经济日报》撰文指出,深入总结共建“一带一路”十年取得的重要经验与启示,对于进一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回答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课题。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正在并将继续回答这些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实践证明,共建“一带一路”符合世界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群众渴望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家园的憧憬和期待,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经济发展规律。二是推动搭建互联互通的有效平台。十年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在统筹谋划的基础上,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把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三是促进文明进步和人类社会发展。共建“一带一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体现了各方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产生了共振式巨大能量。四是有助于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在推进高质量“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完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既能使我国产业“走出去”带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又能使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形成新的产业布局,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高质量持续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一直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其中,与共建国家打造绿色合作网络、共创绿色合作模式、携手打造高质量的“绿色丝绸之路”。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蓝庆新在《光明日报》撰文指出,应该看到,由于共建“一带一路”的各国生态条件复杂多样,部分国家绿色发展基础比较薄弱,绿色技术与管理水平不高,绿色投资与金融体系发展滞后,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因此,未来应以落深落实《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为抓手,高质量持续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其一,同国际组织及共建国家展开密切合作,根据“一带一路”各国生态环境状况与发展需求确定推进重点,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开展绿色项目建设。其二,构建绿色“一带一路”企业发展合作机制,强化基础设施项目绿色低碳化建设和绿色运营管理,拓展绿色投资和贸易,推动绿色技术合作开发和应用。其三,充分发挥绿色金融赋能作用,根据项目特征和不同绿色发展需求,量身定做“一带一路”绿色投融资方案与项目管理评价机制。其四,加强与共建国家政策沟通,增进共识,强化协作和约束机制,建立绿色“一带一路”国际化标准和规制体系。其五,着力传播绿色“一带一路”发展观,多渠道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和中国发展经验,推动绿色发展的民间交流、文化传播、教育合作机制,实现绿色民心相通。

以人文交流夯实共建“一带一路”民心民意根基

  人文交流作为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关系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在传播各国文化、展示国家形象、建设国家软实力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人文交流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发展,意义重大。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特聘副研究员郭永真在《学习时报》撰文指出,未来,要在人文交流的基础上更加主动地通过多方向、多渠道进一步加强沟通、增进共识、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夯实共建“一带一路”民心民意根基,逐步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大格局。一方面,倡导不同文化在平等基础上的交流互鉴。承认各国文化的独特性与共通性,汲取共建国家文化中的优秀内涵;充分尊重共建国家不同宗教信仰,重视和加强宗教理论研究、交流与合作;与共建国家一道保护和开发旅游资源。另一方面,丰富促进人文交流的对话机制。发挥好“民相亲”“心相通”的桥梁作用,积极探索政府与民间合作模式,加强学术往来,加大对共建国家留学生的培养,增强智库间的互动交流,推动区域间、城市间人文交流。同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借助“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和共建国家可以宣传企业文化为契机,传播彼此国家的文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可举办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包含多学科的学术研讨交流会;民间组织可从旅游活动中,通过人民群众个体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共建国家故事;社会团体可利用好电影节、书籍翻译、书画展及出版物等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人文活动,进行文明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