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指出,要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迎接共建“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对形成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导力量,数字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塑造竞争优势的必选项。数字技术突破了国家间的文化和空间壁垒,必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把握数字技术赋能新机遇
加强在数字经济前沿领域的合作,是建设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的重要举措,基本思路是打造数字创新增长点。数字技术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数字技术赋能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数字技术带动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升级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联合公报提出,要加强包括跨境高速光缆在内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缩小数字鸿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共建国家的信息通信质量、数据流通速度和贸易效率,对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赋能效应。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中国同共建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信息共享,形成了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互联互通。同时,企业数字化投资以复制模式快速推进,我国数字技术优势被嵌入共建国家的传统基础设施中,使当地传统基础设施的运行更高效、更安全。朗新科技集团的电力能源套装软件LS-Energy Pack,可以全方位监控电网运行情况,减少电量损耗,有效抑制窃电行为。该软件已经被共建国家广泛采用,大幅度提升了当地电网的运行效率。
数字技术驱动的跨境贸易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方式。数字技术推动贸易模式逐步向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演进,为共建国家的跨境贸易带来了新机遇。比如,浙江义乌与阿里巴巴合作打造的国际贸易公共服务平台,可低成本服务中小买家和卖家,创造了新的线上贸易机会。跨境电商平台省去了中间环节,提供了良好的国际贸易渠道,不仅提高了卖家的议价能力,也使消费者能以优惠的价格购买商品,造福民众。数字技术搭建的移动支付平台提高了跨境贸易的效率。又如,中非合作开发的“移动钱包”应用程序,在肯尼亚已成为当地用户在线支付和转账不可或缺的工具。中国联通为腾俊国际陆港建立物流大数据中心,打造数字化的跨境物流管理,满足了共建国家各货运企业的差异化需求。数字技术创造的跨境贸易新增长点,与共建国家需求相契合,推动了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数字技术的绿色性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数字技术可从供给端突破企业生产规模扩张的限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水平。数字技术亦可从需求侧搭建数字平台,将碎片化的需求信息与供给信息相聚合,有助于企业按需生产,降低能源消耗。
正视数字技术赋能新挑战
数字技术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制约数字技术对“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
国家间的数字化鸿沟。共建国家与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各异、数字化认知参差不齐、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难以在软硬件层面形成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一带一路”沿线多为发展中国家,数字技术投资存在严重的资金缺口。部分共建国家存在不同程度的数字技术投资约束,进一步加剧了数字鸿沟。
数字复合型人才短缺。数字技术赋能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对复合型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所使用的官方语言达40余种,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对小语种语言人才的需求激增。目前,我国既熟练掌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数字技术,又精通小语种语言的复合型人才极为紧缺。
跨境贸易引发的数据安全问题。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数据能够以更低的边际成本被收集、复制和传输,且该过程不受时间、空间和交易形式的限制。2022年,中国同中亚国家的贸易额达702亿美元,跨境贸易的数据保护权责不明晰、数据安全和网络治理标准不统一,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的数据互联互通带来潜在威胁。
激发共建合作新活力
为了充分释放数字技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潜力,缓解数字技术带来的挑战,需从以下四个方面稳妥施策。
一是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标准等方面的合作。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方式,鼓励中国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5G基地、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数字化发展水平。同时,加大政策沟通协调力度,为双方共建、共享数字平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规则对接、标准兼容等方面的合作,促进数字技术规则的国际融合,形成统一的数字技术规则体系。
二是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人才培养合作。坚持人才引进与输出并行,推动我国高校与共建国家高校联合办学,搭建人才交流纽带。鼓励我国高校增设“小语种”课程,同时倡议共建国家高校增设“汉语言”课程。由西安交通大学首倡发起成立的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目前已有来自中亚五国的18所高校参与。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中亚峰会的主旨讲话中提到,支持中亚国家高校加入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创新合作。促进中国与共建国家间的人文交流,是培养“一带一路”特需人才的重要基础。
三是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数据安全方面的合作。借助共建“一带一路”、“金砖国家组织”等,与共建国家商讨并签署数据安全声明,规范数据收集、流通和使用。2022年6月,“中国+中亚五国”外长通过了《中国+中亚五国数据安全合作倡议》,该协议是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携手推进数字安全治理迈出的重要一步。积极引导中国网络安全企业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网络安全技术研发、数据监管以及数据安全应急处理等领域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加强涉外企业数据安全管理意识,落实跨境贸易企业数据安全主体责任,逐步完善跨境数据流通安全法律体系,为跨境贸易的数据安全保护提供法律支撑。
四是加大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数字技术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充分发挥政策的引领作用,加深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领域的合作。2023年5月23日,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搭建的“中国—上合组织大数据合作中心”,激发了数字技术的创新动力,是数字技术领域合作共赢的桥梁。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拓宽与共建国家在医疗教育、绿色治理、远程数字服务等数字技术应用方面的合作广度。数字技术可大幅降低通信成本和交易成本,消除空间对跨境贸易的制约,催生线上诊疗、在线教育等新型服务贸易。2023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达成“加快数字和绿色基础设施联通”“发展智慧农业合作”“研究建立绿色投资重点项目数据库的可能性”等合作共识,撬动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新支点。以数字技术为抓手,加大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将大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孙早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王乐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