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这段话出自2023年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
2100多年前,中国汉朝的张骞从长安出发,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经贸文化交流之路,完成“凿空之旅”;600多年前,中国明朝郑和先后七次远洋航海,到访西太平洋和印度洋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商贸往来。千百年来,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窗口,成为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纽带。
2017年5月,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指出,“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今天,在丝路精神指引下,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汇集起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目前,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在全球范围内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共建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帮助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有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涵盖互联互通、贸易、投资、科技、民生等各领域。
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老挝已从“陆锁国”变为“陆联国”;“鲁班工坊”助力塔吉克斯坦等国家年轻人更好地掌握职业技能,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横跨亚欧大陆的中欧班列,联结欧洲25个国家223个城市,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等越来越多“中国制造”走向海外,乳制品、酒类及肉类等众多“欧洲风味”进入中国。去年,中欧班列开行1.7万列,这条“钢铁驼队”正凝聚起各国开放合作、互惠互利的合力,为中欧及全球经贸往来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我们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传承和发扬丝路精神,以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为指引,与各方一道拓展共建“一带一路”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迎接共建“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让古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