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被认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阵地。但有一点也非常明确,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
那么,作为传统产业的真皮制造,如果和人工智能结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扬州哈工博视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大厅内,记者找到了答案。
只见,一台形似大型打印机的机器在开始运行后,迅速就能对皮料表面瑕疵进行自动检测。当经过高清扫描相机阵列扫描后的成品皮以“全方位、无死角”的样貌展现在大屏幕上,皮面上的白疔、虫洞、烙印、破面伤、沙眼等缺陷随之暴露无遗。“像这样,检测一张3米乘3米的皮革只需要短短20秒的时间,但精准度能够达到95%。”扬州哈工博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浩博士骄傲地向记者介绍起由他们自主研发设计的成品皮缺陷识别机。
经由AI赋能,机器为真皮制造生产的“缺陷检测”环节装上“火眼金睛”,颠覆行业“人工肉眼观察并手工标记缺陷”的传统方式,就此成功解决在生产过程中的识别准确度低、皮革利用率难以控制两大痛点。
不仅如此,这台设备还能实现成品皮革自动排版、辅助切割等多个流程。其中,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排版可分为“效率版”和“效益版”两个应用场景。“由于皮革不同区域的松紧程度不同,适合做的产品也不同,产品可以直接自动定位皮革的指定区域。”沈浩博士告诉记者,电脑自动排版的皮革利用率比人工排版要高出3%—5%,同时在投影辅助下人工摆刀模的效率也明显提高,每张皮可以提高20—30秒。
“数字化能帮助传统皮革行业降本增效。数字技术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内部生产、检测效率,解决传统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高成本、效率低等方面的问题。”谈及人工智能应用于设备中的内在逻辑,沈浩博士解释道,“我们首先要对皮革图像进行高清拍摄,拍清楚其中的每一个毛孔。再由人工进行具体的数据标注,将缺陷的部分和非缺陷的部分进行区分。”他表示,缺陷的部分被称为负样本,非缺陷的部分则被称为正样本。“正负样本会作为输入端进入人工智能模型中进行学习,当训练出一个适合皮革检测的大模型后,再将其加载到机器上进行本地化操作与使用。”
“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技术转型的时代,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青年科技从业人员所必须肩负的责任。”在沈浩博士看来,所谓“新质生产力”便是指以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为内涵,能够彰显卓越质态与质效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是摆脱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力。”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步伐,沈浩博士和团队正朝着实现“皮革全面数字化”的目标努力,力求以人工智能为引擎推动传统终端产业智能化发展。“接下来,我们还计划通过用激光打码的方式为每一张皮毛创造属于它们的‘数字身份证’,这样一来,客户可以直接获取有关这张皮革的各种信息,真正实现产品质量每个环节都可控、可追溯。”沈浩博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