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于通过有效的制度建设使党和国家的治理效能得到充分释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以调动全党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完善党的建设制度机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战略部署,体现了治理体系与治理效能相统一的原则,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管党治党规律的深刻把握,为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
1、深刻理解以调动全党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完善党的建设制度机制的重大意义
善于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是我们党的一个显著优势。面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和繁重任务,面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制度治党提出的新要求,坚持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完善党的建设制度机制,对于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鲜明提出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推进制度治党,必须以改革为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明确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强调要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我们党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牢牢抓住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个着力点,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出台了一批主干法规制度,推动党的建设质量不断提升,抵御各种风险考验的能力明显增强。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原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我们党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广大共产党员主体能动性的充分调动,没有广大党员充分参与的制度改革必然失效乃至失败,党的领导地位和领导作用必然会走样变形,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也难以实现。只有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迸发,全体党员爱党护党的主人翁意识被充分唤醒,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才会成为全体党员的共同行动自觉。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不断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也是不断创新和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基本途径。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能否取得实效,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看其是否有助于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的提高。当前,国际形势环境变化之快、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只有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充分调动每个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智慧和力量,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科学性才能不断提升,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才能不断提高,党的领导也才能更好适应时代发展、实践需要、人民期盼。
2、深刻把握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需要从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和需要完成的重大使命出发,以总体性思维理解和把握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要求。
首先,以调动全党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完善党的建设制度机制,必须聚焦增强斗争精神、提升斗争本领。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形势正处于深刻变化之中,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改革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必须增强斗争本领,发扬斗争精神。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这就要求更加充分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激励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担当作为,增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不断提升全党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的能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其次,以调动全党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完善党的建设制度机制,必须从提高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素质、增强专业能力上突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其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前所未有,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眼界视野、知识素养、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推进越深入,各个领域的专业化程度越高,对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综合驾驭能力要求就越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都要努力增强本领,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必须高度重视激发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提升执政本领的内在动力,激励全党把不断提高领导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创新思维、专业水平作为着力点,以高素质队伍保障高质量发展。
最后,以调动全党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完善党的建设制度机制,必须在抓好关键少数、营造良好生态上攻坚。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党员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队伍得到了革命性锻造和重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根本保证。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要让干部放下包袱、敢干敢为,必须在打造良好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环境上下功夫。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必须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以健全的制度保障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充分调动干部队伍投身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以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成效保障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
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要以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为保障。必须全面落实好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点任务,为全党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首先,持续为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注入强大思想动能。必须把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作为激励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源头活水。建立健全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的长效机制,帮助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进一步理解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一步健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制度,落实好“第一议题”、集体学习、专题党课等具体学习制度,完善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理论学习机制,创新学习方式方法,不断提升理论武装的机制化程度。进一步完善理论学习考核评价机制,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不断把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的学习成效转化为立足岗位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
其次,持续激发各级干部和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热情和激情。各级领导干部是党执政的骨干力量,各类人才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至关重要。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激励各级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正政绩观偏差的工作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始终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着力吸引集聚国家急需的战略人才力量,进一步加大自主人才培养力度,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有序流动、人才有效激励、人才有效评价等制度安排,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
再次,持续健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的制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只要我们党的基层党组织能够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我们就具备了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组织保障。要持续优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组织设计,突出抓好乡镇基层党组织,培养大批优秀村级支部书记,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发挥好村级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火车头作用。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坚持和发扬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基层减负长效机制,持续破解基层治理中长期存在的“小马拉大车”问题。不断探索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的有效途径,加快构建统得起、兜得住、管得好的党建工作格局,实现党组织体系和功能在新兴领域的有效覆盖和增强。
最后,持续完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执政使命和奋斗目标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必须不断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和作用发挥的有效机制,确保党的机体始终充满生机活力。严把党员队伍的入口关,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加强政治审查和入党动机考察,确保能够把各方面先进分子源源不断吸收到党内来。健全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体系,严格执行基层党组织和党支部各项基本制度,认真实施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办法,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和机体健康。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制度,让流动党员心有所归、学有所获、做有所为,全面提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质效。
(作者:王大广 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