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24年度轻工机械行业相关高校大事记

2025/1/27 10:04:20 | 文章来源:本站  | 【大 小】 【打印】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轻工机械行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社会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砥砺奋进,勇毅前行。

  为全面、准确地记录2024年轻工机械行业企业和相关高校院所等单位在科技创新、生产管理、标准化工作和市场开拓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展现轻工机械行业2024年补短板、强弱项、锻长板的重要成果和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取得的突出成绩,中国轻工机械协会经过遴选,现将轻工机械行业大事记予以发布。

排名不分先后

郑州轻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李浩教授参与完成的《复杂装备数字孪生运维管控共性关键技术及标准体系》成果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李浩团队与北航、山东大学、北自所、东南大学等十余家单位历时近10年的联合攻关,建立了复杂装备数字孪生理论与标准体系,突破了基于数字孪生的复杂装备异常监测、故障预测、运维管控决策等共性关键技术,应用于空天装备、工程装备、物流装备等国之重器运维管控,有效推动了我国复杂装备由周期性运维朝预测性运维方向转变提升。

   郑州轻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叶国永教授主持完成的《消费电子光学元组件高效精密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成果获2024年度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该成果由郑州轻工业大学牵头,联合南阳利达光电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等7家单位合作完成。在消费电子光学元组件成形及成膜精度控制、同质/异质界面精密胶合、表面缺陷智能精准检测等三大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消费电子光学元组件高效精密制造关键技术研发居行业领先水平,并成功实现产业应用。

   天津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吴中华在国际干燥科学与技术研究会首届年会暨第23届国际干燥大会上,当选国际干燥科学院副研究员,校友李占勇教授当选研究员。国际干燥科学与技术研究会是全球唯一的干燥科技专业学术团体。202410月,国际干燥科学与技术研究会创设国际干燥科学院(IADST),由国际干燥顾问团推荐、Arun S. Mujumdar教授提名、国际干燥科学与技术研究会评选委员会投票选出首批24名研究院和21名副研究员。

   齐鲁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部王燕霜教授在风电轴承设计及制造共性技术方面的创新成果,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与垄断,实现了大型风电轴承的自主化,提高了中国轴承行业及风电行业的国际核心竞争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获2024年度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大连工业大学机械学院团队成功开发工业级木质3D打印技术,突破木塑3D打印新材料、体成型新工艺及配套新装备技术难点,将打印能力由常规的公斤级提升到吨级范围,产品力机械强度优于木制品,达到流水线级别的生产效率(25s时间完成2500×1600幅面、厚度0.3-5mm单层3D打印)。该技术在大型木质模具或部分铝模替代行业表现使用寿命是传统木模10倍、加工周期缩短50%以上、易维护等突出优势,面向国内多家模具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为中小型企业节支创收百万元。

   齐鲁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部针对当前白酒行业机械化、智能化生产需求,与普瑞特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展了白酒智能化制曲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利用大数据实现了智能化适时调整培菌室温湿度,提高了大曲曲药酿酒性能和产品优质品率,节能减排效果显著。齐鲁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部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助推山东省轻工机械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49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了《关于下达2023 年度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等文件,郑州轻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科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实现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为机械工程学科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20248月,天津科技大学共同承办了2024年中国(国际)光整加工技术及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2024年高性能零件光整加工技术产学研论坛,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李文辉教授担任大会组委会主席。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及特别行政区的300余名专家学者与企业家共同就研磨、抛光、超精密加工、自由磨粒加工、去毛刺等光整加工技术,以及表面强化和表面改性等表面工程方面的最新理论成果、技术创新、方法探索、工艺优化和装备研发进行了交流。

   202410月,由天津科技大学、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方天宇机电技术有限公司、太原理工大学三方共建成立了高端制造光整技术与智能控制研究院。高端制造光整技术与智能控制研究院的成立旨在围绕光整加工与表面工程领域,更深入推进产学研融合,校企双向赋能,助推科技创新,进一步提升学科水平和科研实力,加速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助力企业解决卡脖子关键性工程问题。

   陕西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圆满完成第11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陕西赛区省赛承办工作。本科生累计获得国家级竞赛奖励41项、省级奖励78项,研究生获得国家级奖励63项、省级奖励60项,获奖质量与数量名列学校前茅。

   20241122-23日,2024年江苏省研究生智能制造学术创新论坛在江南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由江苏省工学I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江南大学承办,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中国轻工机械协会科学教育分会以及无锡市机械工程学会协办。论坛旨为智能制造领域师生搭建一个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围绕智能制造相关领域学术前沿及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研讨,开拓学术视野,激发学术创新活力。

   陕西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依托陕西军工优势,强化与军工类企业合作,大力推进军工类项目,拓宽科研项目新渠道。获批国家级军工类项目2项,省部级军工类项目6项,到位经费265.8万元。1人获军工类省级人才称号,实现了学院研究成果向军工重大装备领域的应用。

   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获批轻工智能制造装备技术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轻工智能制造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重点面向微系统精密制造国家重大需求和精准医疗器件先进制造等国际研究前沿,围绕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与制造的核心目标,以微机电系统、传感器、微纳光学、精密医疗器件、柔性电子器件等典型器件为对象,开展器件制造应用实践,实现具有微纳特征的三维结构与功能一体化制造。

   陕西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计65项(面上项目44项,青年项目20项,外国学者项目1项),人文社科项目1项。获批4项面上基金,2项青年基金,超额完成学校下达任务,全校排名第二。

   陕西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干果类水果(核桃)全程机械化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成功获批“十四五”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项目。“高端自动机械与智能微机电系统引智基地”成功获批陕西省引进外国智力示范基地。“中国轻工业专用装备智能制造工程研究中心”通过到期复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