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文化传承让精酿啤酒显“贵气”接“地气”

2025/2/19 14:06:35 | 文章来源:消费日报网  | 【大 小】 【打印】

近年来,国内精酿啤酒市场持续升温,从胡同小巷的精酿酒馆到电商平台的国货爆款,“小而美”的精酿啤酒正以差异化路线打开消费新蓝海。

精酿啤酒绝非简单的舶来品,而应成为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新载体。我国地大物博,从江南的桂花、塞北的沙棘,到川渝的花椒、闽南的乌龙茶,五千年的农耕文明孕育出独特的“风味基因库”,为精酿啤酒的本土化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厦门企业将家乡特色好物融入啤酒发酵,让消费者在麦芽香中品出“闽南味道”;山西大同企业用黄芪酿造酒饮,既带动当地农户增收,又让传统药材变身潮流饮品。这些实践启示我们:越是本土的,越是世界的。只有把文化传承的“慢功夫”转化为产品创新的“加速度”,才能让精酿啤酒既显“贵气”又接“地气”。

“新中式”精酿啤酒的升温,折射出的是中国消费市场的深层变革。消费者愿意为市场价格相对较高的精酿啤酒买单,本质上是对其“风味工艺+文化叙事”的价值认可。在消费升级趋势下,消费者对酒饮的需求已从单纯的味觉满足,转向对文化符号与身份认同的复合追求。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在产品创新与品牌建设上持续发力。

当前,我国与精酿啤酒相关的企业已超一万家,但同质化竞争、标准缺失等问题依然存在。破解困局,还需要打好“特色牌”:在新疆,企业联合农科院培育专用啤酒花,让戈壁滩长出“液体黄金”;在青岛,啤酒厂开设工业旅游专线,消费者可体验从一粒麦到一杯酒的全流程。当精酿啤酒遇上乡村振兴、文旅融合,产业发展的“单一赛道”正升级为价值共创的“立体生态”。

  一缕酒香,可嗅到一个民族的文化自觉;一杯精酿,能品出一方水土的匠心传承。期待更多企业深挖本土文化,酿出更多“中国味道”,让世界透过晶莹的液体,看见一个既有历史厚度、又有时代活力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