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轻良实业与中国造纸装备的全球突围

2025/8/12 11:27:51 | 文章来源:上海轻良  | 【大 小】 【打印】

在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鹤祥路68号,一座占地6万余平方米的现代化厂区矗立于长三角工业腹地。这里孕育了上海轻良实业有限公司——一家2003822日以2000万元注册资本起步的民营企业,历经二十余年淬炼,蜕变为中国造纸装备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截至2024年,192名员工以55项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为基石,推动企业斩获“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其自主研发的卫生纸机、复卷纸机等设备打破国外垄断,高效性与环保性兼顾,为国内造纸业注入新活力]2024年,与瑞典巨头斯凯孚(SKF)签署技术合作协议,标志着国产装备首次跻身国际供应链核心圈。然而光环之下暗藏隐忧,当全球龙头维美德(Valmet)年营收逾45亿欧元时,轻良实业2023年参保人数仅184人,海外市场渗透率不足5%,欧美高端市场仍是难以逾越的壁垒。这家企业的兴衰浮沉,正是中国制造业从“跟跑”迈向“并跑”的鲜活注脚。  

轻良实业的崛起,是一部以创新对抗红海的奋斗。创始人陈小康在金融危机中敏锐捕捉卫生纸需求逆势增长的机遇,从包装纸机转型切入卫生纸机蓝海,以“低能耗+定制化”策略打开市场。占地62,000平方米的制造基地不仅是生产车间,更是技术孵化场——其卫生纸机能耗较传统机型降低15%,稳定性提升30%,成为中小纸企降本增效的利器。更难能可贵的是,企业将绿色发展融入基因,主动参与行业双碳联盟,研发可降解纸浆装备,呼应国家“以竹代木”战略导向。这种以技术突围替代规模扩张的模式,使轻良在跨国企业环伺中撕开裂口。2015年,企业销售收入达1.6亿元,产品远销越南、俄罗斯,复卷纸机等新品成为市场新宠。但草根出身的局限亦如影随形,55项专利中核心发明专利占比不足40%,高端轴承、控制系统仍依赖进口;技术服务的营收贡献长期低于20%,远逊于国际巨头40%以上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  

深入剖析轻良与国际龙头的差距,需直面三重鸿沟。技术积淀的断层是首要挑战,维美德、福伊特拥有百年研发积淀,年均专利数量数十倍于轻良,且在成形器、压榨辊等核心部件垄断尖端材料工艺;轻良虽突破6600mm高速纸机技术,但关键部件国产化率不足60%,设备寿命仅为国际水平的70%。全球化运营的短板更显尖锐,跨国企业凭借全球供应链与本地化服务网络垄断90%高端市场,而轻良成立至今仅参与海外投标11次,开设2家海外子公司,欧美市场拓展举步维艰。风控体系的脆弱则埋藏隐雷:裁判文书显示,企业曾因合同纠纷面临数百万索赔;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薄弱,专利侵权风险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当国际巨头以“硬件+云平台”重塑行业规则时,轻良仍需解决生存命题与创新压力的双重挤压。  

破局之道在于双轨并进的技术升维与全球化跃迁。技术层面,需借势国家碳交易政策,将特种纸机研发投入提升至营收15%以上,联合高校攻关竹浆装备核心工艺,打造“环保技术护城河”。服务转型刻不容缓:可借鉴维美德“绩效合同”模式,构建远程运维平台,目标五年内技术服务营收占比超40%,从设备商升级为产能服务商。全球化布局则需剑指新兴市场:把握东南亚造纸业扩张机遇,复制华东造纸机械公司“一带一路”市场份额三年增长40%的路径;同时通过并购欧洲中小装备商,快速获取专利与渠道资源。尤为关键的是筑牢风险防线,建立专利预警机制,对核心研发数据实行区块链存证;关键部件推行“双源地采购”,化解供应链断链危机。  

  上海轻良的二十年征程,犹如一面映照中国智造进阶之路的明镜。它证明了本土企业能以创新刺破技术铁幕——卫生纸机的国产替代、斯凯孚的主动联姻,皆是对自主创新的加冕;却也尖锐揭示,专利质量、服务化能力、全球化运营等软实力的构建,远比设备规模扩张更为艰深。当今世界,“双碳”革命与产业链重构正引发百年变局。若轻良能深化绿色技术壁垒、完成服务化转型、筑牢风控防线,便有望从“国产替代”跃升为“全球范式”,成为造纸装备业的价值标杆。这条路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生存,更承载着中国制造业从“单体突破”到“系统领先”的历史性跨越——当千万个“轻良”完成破壁,中国智造才能真正立于世界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