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当前,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加紧孕育兴起,这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历史性交汇。面对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中国制造”正加速迈向“中国智造”的新征程。
制造大国屹立东方
新中国刚成立时,我国的工业基础几乎一穷二白。纵观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世界工业制造大国。
从以“三来一补”为代表的低端制造,向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转变;从产业链末端的“世界工厂”,向自主创新的“中国智造”转变,在加速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中国制造不仅形成了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并且制造业增加值持续增长。
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按现价美元测算,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自此以后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2017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份额高达27.0%,成为驱动全球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尽管我国是制造大国,但是制造业长期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低端产能过剩与高端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并存。2015年,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规划描绘了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我国开始加速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先进制造业发展规划的背景是,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随着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制造业重要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带来深刻影响,推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打造制造业竞争新优势的必由之路。”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王晓明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智能制造极具应用潜力。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曾经以联想为例说,制造业智能化将不仅局限于制造环节,还包括产品的开发、供应、生产制造、营销和服务等环节。比如,过去开发产品时,要找用户谈对产品的印象,再进行改进。现在,互联网上的数据成千上万,所有用户的反馈意见都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应用进行分析,研发就更加智能。
创新赋能制造业未来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强烈需求。中国工程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引领下的智能制造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显示,据抽样调查显示,在全国10个城市1815家企业中,73%的企业有实施智能制造的强烈意愿;又据对智能制造相关项目的调查,2015-2017年的308个项目进行智能化改造后,生产效率平均提高34%,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2%,产品研制周期平均缩短32.4%;另据统计,广东、江苏、浙江等地的智能改造技术升级资金已占当地工业投资的70%以上。
我国制造业企业所处发展阶段参差不齐,其数字化转型既包括处于较低发展阶段的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也包括处于较高发展阶段的企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近几年,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数字化、集成互联、智能协同水平持续提高,工业互联网应用规模不断扩大。不过,距制造强国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研究员沈恒超最近的研究显示,缺乏权威的数据标准、数据安全问题有待解决、数据开放与共享水平有待提高、技术基础与信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对就业将产生严峻挑战等问题仍存在,阻碍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深入。建议有关部门完善支持鼓励政策,促进工业数据标准建设与应用,加强数据安全保护,支持核心技术攻关,增强信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推进国际合作,与再就业培训、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统筹规划。
“我国的互联网经济、大数据、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发展水平和世界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工业的规模优势给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技术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具有很好的基础。从总体上看,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在关键技术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解决方案等方面还需要创新突破。未来,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应该是开放合作的,在国际竞争中强化自身的优势。”王晓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