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并将其列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建设的首要内容,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总结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历史经验而得出的科学结论,为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和宣传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实践指南。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根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在政治上,旗帜鲜明地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制度化,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自信自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科学总结我们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更加重视运用制度规范性操作性强的特点推进意识形态各项制度建设。十九届四中全会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作出制度化规定,并上升到根本制度的高度,明确规定了这一根本制度的具体内容、实现路径,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自信自觉。
在理论上,科学总结了我们党做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经验,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意识形态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系统阐述了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若干重大问题,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地位、根本任务、重点领域、领导权、工作创新等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标志着我们党对意识形态工作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境界,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在实践上,坚持这一根本制度是凝聚党心民心、打好意识形态主动仗的根本保障。党和国家指导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占据统摄地位,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党举旗、为国立本、为民族铸魂的使命。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一个政党、一个政权、一个民族的垮台、瓦解、堕落无一不是首先从指导思想的混乱、丧失意识形态领导权开始的。因此,十九届四中全会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确定为根本制度,既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治本之策。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根本制度的具体体现
这个根本制度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深厚支撑和坚实基础。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一根本制度,在我们国家制度架构中属于总的指导思想类制度。指导思想具有唯一性、根本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的指导地位,绝对不能乱,不能多元化。从更深层次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集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制度层面的具象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基础上凝聚和强大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人民在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指引下取得的根本成就,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源头活水。
这个根本制度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先进文化,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理想、以人为本、自强不息等方面有诸多相通之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否则就会迷失方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人民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完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必须把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放在首位,这是具有根本性、引领性的目标任务。 这个根本制度在文化制度体系中居于关键地位,对其他文化制度起着决定性作用、融会贯通作用。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一根本制度,对所有具体文化制度的健全完善都发挥着思想引领作用,这是由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魂决定的,也是由意识形态在思想文化工作中的决定性、贯通作用决定的。无论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还是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护制度,无论是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还是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都要高扬马克思主义的旗帜,都要紧绷意识形态这根弦。面向新时代,我们在完善和健全文化各个领域具体制度的过程中,必须把这个根本制度的决定性作用、融会贯通作用发挥好。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根本制度的实践路径
一是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工作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第一位的要求就是推动全党全社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已经建立了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学习制度、党内集中学习教育制度等,探索出了一条制度化的学习道路。我们要进一步推进我们党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积极探索建立网络在线学习制度,建设和用好网 络学习平台,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大网络学习管理力度,规范网络学习秩序,净化网络学习生态。
二是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基础工程和战略工程,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理论创新工程和灵魂锻铸工程。在具体工作中,应注重抓住学科体系、教材体系、话语体系“三位一体”建设格局,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落实到思想理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各方面,谱写反映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哲学社会科学新篇章。要以培育和建设“中国学派”为基本目标,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抓紧制定修订教材建设和宏观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做好教材的编写、审查和选用工作。话语权是国之重器,要积极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处理好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的关系,善于用学术讲政治,用学理阐述政治,用学术来论证政治。要讲好大众话语,用百姓听得懂的语言来讲,用深入浅出的方式来讲。
三是建立巩固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体系。学校是宣传思想文化建设重镇,处于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我们要切实提高抓好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建立健全全员育人的体制机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全程育人的体制机制,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在校期间学习的全过程,融入教学、管理、服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建立健全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利用好各学科在内的课堂教学主渠道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体的主阵地,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四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键在人。要强化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要进一步明确各级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坚决守好“责任田”,健全完善意识形态督促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强化问责刚性和“硬约束”。对导致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不良后果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在实际工作生活中,意识形态问题主要表现在政治原则、思想认识、学术观点等问题上,要坚持立破并举,旗帜鲜明坚持真理、立场坚定批驳谬误,正确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我们要提高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作者:崔禄春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机关党委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