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学习材料】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

2021/4/1 16:10:20 | 文章来源:党建网  | 【大 小】 【打印】

  党的十九大以来,“高质量发展”是个高频率使用词,尤其在经济建设领域更是频频提及。“高质量发展”也一直被作为经济发展的指针,从高质量供给、高质量需求、高质量配置,到高质量投入产出、高质量收入分配和高质量经济循环等等,基本上都是围绕经济领域展开部署。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高质量发展不能只是一句口号,更不是局限于经济领域。”“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显然已把“高质量发展”扩充到了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成为了全面“高质量发展”。今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这就为我们深入理解“高质量发展”拓展了思路、开阔了视野。

“高质量发展”丰富了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把社会看作是一个有机联系和发展的整体,“当我们通过思维来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既然世界是相互联系,所以构成世界的各个要素只有共同前进,社会运行才能处于健康状态。也就是说,如果把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比作人的四肢,可以想象,只有相互协调,人才能阔步前行。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阐释和要求不但为我们国家的长期发展擘画了方向,而且也进一步丰富了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理论的深入理解。

  发展观作为一种指导,是人们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时,在思想观念层面形成的聚焦和反映。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及“高质量发展”时更多关注“经济领域”。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敏锐观察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只有一体化发展,才能推动社会的整体进步,才能不断增进人民的福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从而扩充了“高质量发展”的涵盖领域,这就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明晰了“怎样发展”的时代之问。

  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但发展也需要结合本国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这一“怎样发展”和“如何发展”的时代之问就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路径提供了中国智慧。

“高质量发展”纠正了对区域发展的认识偏差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指出无论是发展阶段还是发展速度都是不平衡的,由此就造成了地区之间发展中的各种差异。虽然存在着差异,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却是人们的共性所在。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客观性存在,“高质量发展”是针对客观实际提出的,必须与地区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从而确定自己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高质量发展“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只有自觉以“高质量发展”为指引,高起点谋划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才会一盘棋考虑发展,才会针对本地区现实,走出适合自己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任何地区都有优势和短板。发达地区有优势,但也有不足;欠发达地区有短板,但也有优势。如果能够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为“高线”,结合自身优势去实施,欠发达地区在某一领域就很有可能超过发达地区。这一论断不但解决了人们认识上和思想上的一些偏差,而且还解决了欠发达地区到底是先实现“高速增长”还是要“高质量发展”的困惑。不容否认,包括我们国家在内的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而“高质量发展”就是为了避免欠发达地区重走这一弯路,“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对欠发达地区来说,这就是“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

  “高质量发展”不但贯彻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方方面面,而且也是“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补充和延伸。只有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才能实现生态GDP的健康增长。生态本身就是价值,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可以使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更加美好。

“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人类“高品质生活”的保障

  人类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业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也就是说,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固然需要经济的发展,但更需要其他方面的配套,人的生活需要一个综合体来支撑,而这个综合体就包括了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再从另一层面看,人们努力推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身生活的更加美好幸福,而这种“高质量发展”的全面性恰恰为人的美好生活实现提供了保障。高质量发展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选择。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其社会性的强大,对生活的追求并不仅仅局限于最低层面的生存,而“高质量发展”就完全符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本能。“高质量发展”能够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能够满足人们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如果说从“饱”到“好”是一个飞跃,那么从“好”到“美”又是一个飞跃,这里的“美”既指生活的质量,也指生活的状态,还包括生活的方式。舒心怡人的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中的生活,显然就是一种“美妙生活”,就是一种“高品质生活”。“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就是使人民过上“高品质生活”,这就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和谐安定,文化繁荣兴盛,生态绿色健康,这是千百年来人们的最大向往,“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就是为了实现人们的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人类的长远健康的生活提供了保障。

(作者:张晓丽 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基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