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学习材料】新时代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三大逻辑”

2021/5/14 10:11:41 | 文章来源:党建网  | 【大 小】 【打印】

  2020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在统一战线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保证统一战线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因此,新时代统一战线最鲜明的特征是坚持和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深刻把握新时代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能更有效地将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优势转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发展优势。

       一、理论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

  在统一战线创立和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形成了毛泽东统一战线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系列理论。这构成了新时代我们党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理论支撑,指导着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重要科学指南。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各国工人应该整合政治力量,形成广泛“反抗主要敌人”的政治力量的“联合”,组建广泛的“同盟”和“联盟”,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反抗主要敌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应支持一切政治力量,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进而实现“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一“联盟”和同盟就是统一战线。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坚持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他们认为:“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共产党是先进性的无产阶级政党,能了解和把握无产阶级运动的本质。因此,只有共产党能够领导“统一战线”开展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毛泽东统一战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同当时中国统战工作实际结合的成果,是推进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思想。第一,毛泽东统一战线理论指出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就必须广泛动员一切积极的力量,组成各种力量的统一联合。毛泽东统一战线理论认为要建立“工农联盟”和“非劳动者联盟”,构建占据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第二,毛泽东统一战线理论的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促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加强党对统一战线领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与改造时期,中国共产党一直将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放在突出位置。加强政治领导,通过理论、政策引导,切实发挥共产党员的引领作用,在既联合又斗争中切实增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力。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指出,共产党和红军要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起人,发挥“台柱子”的作用。之后,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也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任何革命统一战线也是不能胜利的。”因此,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毛泽东统一战线理论的本质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是改革开放后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和毛泽东统一战线理论指导,结合改革开放的国情、党情和世情,作出的统一战线理论创新。它主要包括邓小平理论关于统一战线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统一战线理论、科学发展观关于统一战线理论和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理论。这些理论实现了统一战线的性质、任务、作用、统战对象等诸多内容的重要创新。一是统一战线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向“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转变;二是确定爱国统一战线的任务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力量,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聚智发力;三是不断扩大统一战线的统战对象和范围;四是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实现全新的发展;五是围绕统一战线工作创造性提出“一国两制”制度、确定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国家的基本制度。事实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的本质特征是“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并发展为“坚持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二、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领导统一战线工作的历史过程

  中国共产党主张和领导的统一战线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大的历史发展时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改革开放以来的爱国统一战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了民主联合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第一,建立民主联合统一战线,掌握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中共二大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战线,并“在无产阶级的政党——共产党旗帜之下,独立做自己阶级的运动”,保证无产阶级的独立性。第二,建立反封建压迫、反国民党统治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强调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1927年8月,“八七会议”总结了民主联合统一战线的经验教训,指出应保持“共产党自己独立的政治面貌”,坚持和巩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1928年6月,中共六大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坚持我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第三,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治发展出现新的境况,如何通过和平、 民主、 团结的方式来建立民主国家成为现实问题。1948年,中国共产党发布“五一口号”,明确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之后,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响应“五一口号”,在事实上承认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加强对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领导。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走上执政党地位,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不断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服务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开展征粮剿匪、清匪反霸、土地改革、民主建政、抗美援朝、三反五反等一系列工作,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和党的宗教政策,实现了国家的新发展。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对各民主党派要实施“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坚持党对民主党派政治上的领导。1956年9月,中共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阐释了社会主义改造后统一战线工作的方针政策,要求坚持和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继续巩固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加强对爱国统一战线的领导。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成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统一战线工作也进入爱国统一战线发展阶段。第一,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加强爱国统一战线建设,要求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确定统一战线工作十六字方针,创造性提出“一国两制”,切实增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力。第二,江泽民、胡锦涛同志针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民族工作、宗教问题、两岸问题等为切入点,继续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促进统一战线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服务。第三,习近平同志对统战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切实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三、实践逻辑:基于国际国内社会发展形势变化的战略考量

  新时代,我国统一战线工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做好统一战线工作,核心是坚持和巩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掌握规律、坚持原则、讲究方法,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事实上,这一重要论断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实践逻辑。一是世界发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变得严峻复杂;二是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展转变,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

  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一战线面临的斗争形势日益严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进一步加剧全球局势的不稳定性和经济的逆流。在这种条件下,必然不断激化中西方之间的利益冲突,增加中国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的阻力。因此,如何更加有效地凝聚力量、汇聚人心应对世界局势变化带来的国家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成为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努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营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众所周知,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科学、民主、自由”旗号下,披着“普适性”“人权”的外衣,对中国进行渗透、分裂和颠覆的实况,更加需要通过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整合国内国际的一切积极力量,进行反渗透、反分裂和反颠覆斗争。

  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以及日益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改革稳定任务对统一战线工作形成强大压力。要推进发展又平衡又充分,就必须深化改革,保证我国社会各方面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一方面要巩固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思想基础,保持各方面思想统一、步调一致,进而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力量,服务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全过程,另一方面要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社会,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谋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叶本乾,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四川省人民政协理论和实践研究会常务理事;赵艳,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