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6家机构发起高规格的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论坛

2022/1/24 15:28:54 | 文章来源:人大重阳网  | 【大 小】 【打印】

2022年1月22日,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院等16家研究机构联合发起的首届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在京召开。中科院原院长白春礼、中国社科院副院长王灵桂等40多家重要研究机构主要负责人和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等多个部委官员约150人线上线下与会,被业界普遍视为是“多年来最具代表性的一场一带一路学术研讨会”。

论坛开幕式环节由论坛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刘卫东主持,他表示加强“一带一路”学术共同体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当前“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着更加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亟需政府管理部门、学术界、智库和企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努力营造更加有利的建设环境和话语权。虽然目前有关“一带一路”的会或论坛很多,但是进行学术交流的机制化平台尚未建立,大家缺少深入的学术交流。此次论坛旨在成为集“理论研讨、学术对话、对策研究、前瞻分析和经验总结”为一体的机制化交流平台,把政府管理部门、学术界、智库和企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和讲好“一带一路”故事。

白春礼宣布论坛开幕并致辞,他指出,伴随“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日趋紧密:“中欧班列”发展迅速,品牌效果显著,2021年发运量超过1.5万列;蒙内(肯尼亚蒙巴萨-内罗毕)铁路、中老(中国-老挝)铁路、亚吉(埃塞俄比亚-吉布提)铁路、中哈(中国-哈萨克斯坦)国际物流港等一批重大项目投入运营;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已累计为国际社会提供18亿剂疫苗,其中绝大部分去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论坛主旨报告环节由论坛副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主持,他认为不应过分夸大“一带一路”的全球风险。目前“一带一路”建设虽然面临政治外部战略讹诈、西方国家技术围堵、舆论战、新冠疫情等风险,但同时,与西方国家的合作超出预期、中老铁路在疫情下顺利通车等实例也表明:风险并没有转化为危害,还在可防范的范围内。他还强调,目前“一带一路”研究呈现出“国内转冷,国外扭曲”的趋势,欧美国家对“一带一路”的讹诈性研究急剧增加,这就在要求中国学者要重燃对“一带一路”研究的热情,增加对“一带一路学”的研究,这也是举办此次“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的初衷之一。

国家发改委“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主任翟东升认为“一带一路”至少有三个发展定位,一个是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二是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三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研究名誉院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咨委会成员林毅夫表示,中国经验很有说服力,中国以基础设施作为互联互通的抓手,构建利益命运责任共同体,所以会在短时间里产生巨大影响。外交部原副部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何亚非强调,“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已经提上议事日程,随着全球化进入新阶段、中国经济转型加速、国际合作逐步走出新冠疫情的阴影,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关注度再度高涨。保监会原副主席、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周延礼表示,要重点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做好对一些新兴国家的研究,充分发挥G20协调全球政策,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为下一步开展“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此次论坛共由开幕式、主旨报告、圆桌论坛三部分组成,与会专家学者就提高“一带一路”话语权、防范“一带一路” 建设风险、“一带一路”研究建议等话题展开讨论,为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