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学习材料】创新型政党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

2022/1/25 15:27:42 | 文章来源:党建网  | 【大 小】 【打印】

  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党基于自身的初心使命、政治品格和自我革命精神形成了创新型政党的鲜明特征,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必然性。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战略任务。守正创新的政党特质,激发了中国共产党进行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叙事创新的生机活力和不竭动力,提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主体条件。

始终坚持理论创新,接续创造思想成果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创新型政党,理论创新是其创新性的重要体现。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思想体系,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固有教条,也从来不是停滞不前的既成体系,而是始终保持发展性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守正创新的高度自觉,重新激发了世界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历程中,既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行,验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的正确性;也在展现中国共产党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宝贵成果。尤其是在回应新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过程中,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理论创新实现了多维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一方面,体现为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用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论转化为政党治理、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基层治理的可行方案;另一方面,体现为中国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这个过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发展性、创新性,也体现了具体时空经验总结转化为抽象理论的可能性。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创新层面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既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也将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蕴含着鲜明民族特色的重要基础。

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开辟新型发展道路

  理论创新离不开实践创新。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中国共产党正是坚持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最大国情出发,才开创了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党的创新取向,这种现代化形态不以资本为中心而以人民为中心,不以物质现代化为核心取向而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取向,不以对外扩张、殖民掠夺为发展路径而以和平发展、世界大同为发展路径,为中国的长期稳定快速发展提供了科学道路,也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实践创新创造了现代化发展的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展现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探索现代化道路的艰辛历程,具有代表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具有优越性;实现了在吸收借鉴人类现代化文明成果基础上“走自己的路”,具有借鉴性。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突破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路径依赖,摒弃了“国强必霸”“零和博弈”的窠臼禁锢,超越了旧式国际关系、党际关系,建构了新型国际关系、党际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既关注“中国之治”,也关注“全球之治”,既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坚持为世界人民谋大同、为世界各国谋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创新既具有本土性也具有世界性的特质。

接续推进制度创新,建构完善制度体系

  制度创新为发展道路提供了制度保障和规范确认。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完善和逐渐成熟定型,我们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中国奇迹”,形成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的“中国之治”。“中国奇迹”和“中国之治”既是客观事实描述,也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表明了人民群众的制度认同和制度自信。

  中国共产党推动制度创新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设计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必须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这为制度设计、制度发展、制度创新提供了基本原则和科学方法。实践表明,实现科学的制度创新要坚持四条原则:第一,要始终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善于从本国、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习惯惯例中汲取智慧和经验,并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自觉实现对历史资源的时代化运用;第二,要准确把握走过的发展道路、积累的政治经验、形成的政治原则,善于从自身的发展历程中总结经验、揭示规律,将自我认知、自我反思、自我创新紧密结合起来;第三,要准确把握现实要求、着眼解决现实问题,坚持问题意识,善于将解决根本问题和具体问题、当前问题和长远问题、整体问题和局部问题结合起来;第四,不能割断历史,不能想象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任何制度都存在适应性问题,照搬照抄别国制度的做法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要善于探索建构符合本国发展要求的制度体系。

高度重视叙事创新,讲好中国发展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建构中国叙事体系。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互动、共同发展的文明形态,不仅在文明发展层面开创了新的形态,而且正在形成与之相匹配的话语体系、阐释体系和表达方式。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为人类文明的接续发展和持续演进提供了新的“文明方案”,这种方案的全面系统表达,既要回到历史之中,审视其演进逻辑,也要着眼当前问题,展现其现实价值。顺应这些要求,就要建构新型叙事体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叙事创新创造了新的话语形态。思想理论具有大众性,是其吸引群众、团结群众、带领群众的重要前提。但中国理论、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文化以及中国话语的人民性并不是机械化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内在认知的,而是需要借助一定的阐释体系、话语体系和表达体系,这就需要构筑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形成富有民族特色、文明特色和时代特色的话语表达,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在中西对比、古今对比、新旧对比中,在历史回望、经验总结、规律揭示中,在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以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创新为契机和切入口,提出了一系列的新型话语表达方式,逐渐构筑起了平等民主公正的话语生态,充分阐明了一系列生于历史而利于当代、源于中国而属于世界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理念。

(作者:杨彬彬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