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伟业,人才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深刻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提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办好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从抓好后继有人根本大计的高度、深度、广度上思考、谋划工作,把立德树人和后继有人统一起来,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铸牢思想根基
思政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办好新时代思政课,必须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打牢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
思政课要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深刻理解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深刻把握这一思想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要教育引导学生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真挚的人民情怀、家国情怀、天下情怀,以情怀激发爱国热情,以情怀升华民族自豪感,坚持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要教育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秉持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时刻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不断提升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科学思维能力,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本领;要教育引导学生深刻体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让学生充分领会正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党和国家事业才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从而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补足精神之“钙”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信仰什么、捍卫什么、坚守什么,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百年党史深刻昭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党强大凝聚力的精神之源,是党的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共产党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办好新时代思政课,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补足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之“钙”。
思政课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引领学生充分认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强对党的理想信念的理论认同,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共产党人一百年来筚路蓝缕,勠力同心,在民族危亡之际上下求索,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调动学生的情感,增强对党的理想信念的情感共鸣,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要引导学生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在建功立业的实际行动中自觉践行理想信念,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与时代共奋进、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共发展,增强对党的理想信念的行动自觉。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突出价值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我们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青少年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载体、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思政课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渗透到思政课教学各环节,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用学生身边的故事、鲜活事例,采取学生喜闻乐见形式,用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播撒进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让思政课在最长久的学业陪伴中,产生最持久的“三观”塑造;要敢于直面、擅于甄别、精于辨析、巧于引领社会思潮,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自觉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引导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的内在精神追求和日常行为准则。
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强化使命担当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去的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生力军和先锋力量。办好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感召、激励青年,强化他们的使命担当。
思政课要让学生明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当代中国青年是“强国一代”,生逢盛世,重任在肩,要肩负起强国时代的青春使命,笃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志向,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雄心壮志奏响时代强音;要引导学生志存高远,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用中国梦激荡青春梦,让青春在祖国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光彩;要引导学生从党的百年辉煌成就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决心和定力;要引导学生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场接力跑,需要一棒一棒跑下去,一代接着一代干。思政课建设要以抓好后继有人根本大计的政治站位、战略眼光、宽阔视野,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薪火相传、基业永固、事业长青。
(作者:李学勇 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在磊 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