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学习材料】百年结合积淀马克思主义理论权威

2022/3/30 11:24:24 | 文章来源:党建网  | 【大 小】 【打印】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人民性和实践性、开放性和时代性,矢志不渝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权威,是我们党百年奋斗无往而不胜的一条极为重要的基本经验。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

  《决议》指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各种主义和思潮接连而起,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也都“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都以失败而告终。在李大钊看来,“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给处处碰壁的中国先进分子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坚定了当时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走俄国人的路”的信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围绕“选择—发展—坚持”的实践逻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充分检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权威地位。

    在学术思想论战中展现科学性和真理性。从五四运动到建党前夕,马克思主义从众多西方思潮中脱颖而出,在中国得到迅速而广泛的传播,最终被中国先进分子选择为理论武器,批判和回应西方传入的种种思潮的挑战。尤其是在与“问题与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五花八门的学术思想论战中,正面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揭露了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政治动机和阶级实质,展现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科学性和真理性。学术思想论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和结果的壮丽前奏,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为中国人民救亡图存,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思想武器和理论基础。

    在党内思想路线斗争中检验科学性和真理性。马克思生前极力反对树立任何教条主义旗帜。由于缺乏批判意识和辨别能力,中国早期共产党人存在将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绝对化、神圣化的倾向,埋下以后党内盛行教条主义的隐患。在革命实践中,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思想发展为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以及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错误领导,几乎断送了党的事业。诞生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经典著作《实践论》《矛盾论》,就是为着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去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等主观主义的错误而写的。然而,二者的“幽灵”特别是“左”倾思想从未根绝。从反右派斗争到城乡“四清”运动,从“大跃进”运动到人民公社化运动,从“文化大革命”到“两个凡是”……每过一段时间又换着花样粉墨登场,一定程度上销蚀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权威。历史证明,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保持对党内“左”和右两种错误思潮的警惕和防范。

    在党际反修防修辩论中坚持科学性和真理性。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中共和苏共围绕“斯大林评价”“战争与和平”“和平共处”“和平过渡”等重大问题展开长达十年的大辩论。这场史无前例的大辩论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不仅导致社会主义阵营分裂,也使许多国家的共产党陷于分裂。大论战既深刻暴露了苏共“老子党”“大国沙文主义”“修正主义”的做派,也反映出我们党在认识、发展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存在偏离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问题。后来,邓小平同志彻底否定了这种处理党际关系的“论战”方式,提出“不搞争论”原则,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在于其能保持先进性、科学性,彰显人民性、开放性。一百年来,我们党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理解和对共产国际、苏联经验的迷信,打破对俄国十月革命模式的照抄照搬,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建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体系,指引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了伟大胜利,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人民心中的权威地位坚如磐石。

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

  马克思是真正发现人民伟大力量的思想家,他认为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从本体论上看,马克思主义内在蕴含与生俱来的人民性。这既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源头活水,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最鲜明和最本质的特征。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来自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具体而言:一是解放人民的初心不忘。一切私有制和剥削制度都具有反人民性。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执政的源泉和力量。二是依靠人民的决心不移。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始终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相信人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三是服务人民的诚心不变。“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作为党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都聚焦于、服务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四是造福人民的决心不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正是由于我们党始终把得民心、顺民意、厚民生、行民主作为根本价值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带领中国人民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五是不负人民的忠心不改。“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辩证法,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鲜明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彰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内核。不负人民就是要发扬共产党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精神,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标准,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为旨归。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关乎中国前途命运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为关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前景的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始终坚守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初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彰显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彰显了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彰显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家国情怀、民族情怀、天下情怀,厚植了党的执政根基,积淀了马克思主义永不枯竭的权威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

  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的认识如此彻底,更没有一种理论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在共产党人心中建立如此坚定的权威。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真理威力和强大生命力,归根结底在于其具有与生俱来的开放性和时代性。

    党的思想路线高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1941年,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做了全新的、科学的阐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实事求是”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所在,也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所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真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一方面,要从物质绝对运动决定思想认识的角度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如果想科学认识某一客观存在及其规律,就必须时刻把握事物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墨守“本本”,一切从本本出发,而不是从实际出发,必然重蹈教条主义的覆辙。另一方面,要从破解经验主义狭隘性的角度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秉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理念,扬弃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才能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中国之“的”,才能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中国大地始终焕发出勃勃生机。

    “两个结合”探索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一方面,“两个结合”的探索始终坚持了守正创新原则。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开放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它不是一个僵化的、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个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集中地体现了时代的精神、世界的潮流和创新的实践。因此,“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逻辑。另一方面,“两个结合”的探索始终坚持了融通创化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与马克思主义的许多重大观点具有天然的、内在的契合性,是中国人民接受并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深厚文化根基和心理基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融会贯通、创造性转化,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于中国共产党人持续探索进程中。一方面,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开放的理念、博大的胸怀和开阔的视野审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才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才能在开启人类文明新形态中扬帆远航、砥砺前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真经”,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饱含对人类发展重大问题的睿智思考和独特创见,洞察时代风云,把握时代脉搏,引领时代潮流,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不仅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而且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开启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人类美好未来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时代新征程上,只要我们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就一定能够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就一定能够领导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胜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作者:刘兴云 湖南省廉政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法学博士;毛伟 湖南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